俗语 | 家无隔宿之粮,灶无半星之火 |
释义 | 家无隔宿之粮,灶无半星之火 惯 形容家境十分贫穷,连第二天的口粮也没有。《钟馗传·斩鬼传》八回:“这个鬼益发可怜,住着半间草庵,并无家伙在内。头上戴着开花帽,身上穿着玲珑衣,家无隔宿之粮,灶无半星之火。” ○也作① 〔家无隔宿之粮〕。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六:“铁锁自从当了一次闾长以后,日子过得更不如从前了,三四年工夫,竟落得家无隔宿之粮,衣服也是千补百衲,穿着单衣过冬。”② 〔家无隔夜粮〕。梁斌《翻身记事》一:“眼下家无隔夜粮,欠地主的账还没有出项,我实在兜揽不住孩子们了,你们各奔前程吧。”③ 〔家无隔夜之粮〕。刘绍棠《蒲柳人家》八:“两年里,婆婆亡故,公公残废,拉下天圆地方的饥荒,家无隔夜之粮;但是他俩却还像童年时代,嘻嘻哈哈,无忧无虑。” |
随便看 |
俗语大全收录8846条中国经典俗语,涵盖了谚语、惯用语、歇后语等俗语经典语录摘抄及释义,是写作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