谚语 | 事不三思,终有后悔 |
释义 | 事不三思,终有后悔 三思: 多次思考。指遇事不经过反复思考而轻率行动,将来定要后悔。〔例〕[净]大夫少礼。唉!大夫,自古道:“~”,我当初怪王蠋多言,如今也悔之无及了。(明·张伯起《新灌园》九折) ︱ 一夜间,吃得烂醉,忽想起这事,怒气勃发,提了一把青铜宝剑到宫中来杀永儿。步至伪宫门前,忽然转个念头道: ~。这一套富贵,都是永儿作成的,怎好负他。(《平妖传》三五回) 也作〔事不三思,必有后悔〕。〔例〕~。早是如此,倘或把他打死了,他两个孩儿有万夫不当之勇,领兵前来,不要说我与丞相,朝廷也难保。(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》一八出) 增作〔事不三思终有悔,人逢得意早回头〕。〔例〕这西门庆不听便罢,听了记在心里。到次日,要撵来昭三口子出门。多亏月娘再三拦劝下。不容他在家,打发他往狮子街房子里看守,替了平安儿来家看守大门。后次月娘知道了,甚恼金莲。不在话下。正是: ~。(《金瓶梅》二九回) |
随便看 |
谚语大全收录10916条中国经典谚语,基本涵盖了大部分谚语经典语录摘抄及释义,是写作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