谚语 | 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 |
释义 | 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 饥饿的人只要有吃的就行,口渴的人只要有喝的就行。指人的某种需要十分强烈时,容易得到满足。也比喻社会大乱之后推行德政较为容易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”〔例〕虽有智能,不如乘势;虽有镃基,不如待时。~。(唐·马总《意林·孟子》) | “~”,岂但政为然哉?处无教之时,民苦于无所系属,不问何一人,立一诞谬之教,亦足使民归命,不尤可悲乎!(谭嗣同《欧阳中鹄》一) 也作〔饥者易食,寒者易衣〕。〔例〕今人曰:天乱矣,难以为善。此不然也。夫~,此乱而后易为德也。(《尸子·神明》) 减作① 〔饥者易为食〕。〔例〕(吴春圃)笑道:“实不相瞒,我因为合作社有两个星期没有把配售菜油发出来,我每个星期,减到只吃半斤油,每日平均不到一两二钱,菜里面哪里算有油?这东西拿回去,来个~,决没有人嫌它带膻味的。”(张恨水《巴山夜雨》二二章)② 〔渴者易为饮〕。〔例〕李南泉笑道:“完全是普通喝茶,并没有什么好处。”他道:“这就是~了。等一会儿,我们一路去接太太吧。”(张恨水《巴山夜雨》八章) |
随便看 |
谚语大全收录10916条中国经典谚语,基本涵盖了大部分谚语经典语录摘抄及释义,是写作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