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 | 揭债还债,窟窿常在 |
释义 | 揭债还债,窟窿常在 谚 揭:借债。窟窿:原指洞,借指经济上的亏空。借来新债,归还旧债,这债务是永远归还不清的。指“揭债还债”的办法不可取。《歧路灯》三○回:“那时不肯当卖原好。若再揭起来,每日出起利息来,将来搭了市房,怕还不够哩,那才是揭债还债,窟窿常在。” ○也作〔借债还债,一时宽泰〕。一时宽泰:只是一时间的宽松。李向生《也谈“量入为出”》:“经济收支,贵在常有积余,至少要收支平衡。如若亏损,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,尽快弥补。俗语说:‘借债还债,一时宽泰。’那是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债务压迫!” |
随便看 |
俗语大全收录8846条中国经典俗语,涵盖了谚语、惯用语、歇后语等俗语经典语录摘抄及释义,是写作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