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 | 小洞不堵,大洞吃苦 |
释义 | 小洞不堵,大洞吃苦 谚 比喻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,一旦造成大的祸患,就会无法收拾,后悔不及。黄佩珠等《薛雷扫北》五五回:“俗话说:‘小洞不堵,大洞吃苦。’头一回送来的,无非是些古玩字画,进而送来珠宝玉器,再以后,黄金白银也不断流进了府中。袁成霸见刘标上钩,便收拢手中的长线。” ○也作① 〔小洞不补,大窟窿难堵〕。奚青《望婚崖》一一:“水车的水箱上有个地方漏水,也得焊了——‘小洞不补,大窟窿难堵’啊!”② 〔小孔不堵,大孔冤苦〕。张振《小与大》:“当初有人给你调解,你只要承认自己办事考虑不周,向对方道个歉就算了事;可你火冒三丈,执意不肯。后来诉诸法庭,你又败诉,赔偿经济损失不算,光这份丢人败兴就够你受的!真是‘小孔不堵,大孔冤苦’。”③ 〔小眼不补,大来叫苦〕。罗石贤《荒凉河谷》四章:“姑娘伸手抓过搭在他胸前的破褂子,拿在手里抖了抖,笑笑说:‘小眼不补,大来叫苦。’” |
随便看 |
俗语大全收录8846条中国经典俗语,涵盖了谚语、惯用语、歇后语等俗语经典语录摘抄及释义,是写作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