惯用语 | 疾雷不及掩耳 |
释义 | 疾雷不及掩耳 比喻动作或事情突然发生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〔例〕善战者,见利不失,遇时不疑。失利后时,反受其殃。故智者从之而不失,巧者一决而不犹豫。是以疾雷不及掩耳,迅电不及瞑目。赴之若惊,用之若狂,当之者破,近之者亡。(《六韬·军势》) | 夏六月乙卯,秦王坚送王猛于灞上,曰:“今委卿以关东之任,当称破壶关,平上党,长驱取邺,所谓‘疾雷不及掩耳’。吾当亲督万众继卿星发,舟车粮运,水陆俱进,卿勿以为后虑也。”(宋·袁枢《通鉴纪事本末》卷一五) | 我等四人,各分带数十兵役,分头到这十二个人家,连为首的孔黄两个,一共十四个人家,趁此天色尚早,他们或者未必起身,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,拿了就走,必不使一名漏网。(《文明小史》七回) 也作①[疾雷不及塞耳]〔例〕故善用兵者,见敌之虚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(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)②[疾雷不暇掩耳]〔例〕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,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,当其冲者摧,值其锋者破,所谓疾雷不暇掩耳,则又谁御之。(晋·傅玄《傅子·阙题》) 参见“迅雷不及掩耳”、“捷雷不及掩耳”。 |
随便看 |
惯用语大全收录8357条中国经典惯用语,基本涵盖了大部分惯用语经典语录摘抄及释义,是写作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