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 | 赵老送灯台——一去更不来 |
释义 | 赵老送灯台——一去更不来 歇 赵老: 也说赵巧、赵杲,传说是鲁班的徒弟;鲁班计划在大河上修桥,为防龙王干扰,制作两座灯台让赵杲送给龙王,赵杲把其中一座内藏夜明珠、外观漂亮的灯台藏在怀里,想私自带回家,没想到刚出龙宫,就葬身海涛之中。指人或物有去无回。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俚谚云:‘赵老送灯台,一去更不来。’不知是何等语,虽士大夫亦往往道之。天圣中有尚书郎赵世长者,常以滑稽自负。其老也,求为西京留台御史,有轻薄子送以诗云:‘此回真是送灯台。’世长深恶之,亦以不能酬酢为恨。其后竟卒于留台也。” ○也作〔鲍老送灯台——一去永不来〕。鲍老: 古代戏剧角色名,与傀儡戏关系比较密切。《三宝太监西洋记》七一回:“银角大仙昨日不胜忿忿之气,放出如意钩来,实指望打碎这些宝船,陷害这些元帅兵卒,一场全胜。那晓得弄做个鲍老送灯台,一去永不来。” ○也省作① 〔赵杲送灯台〕。元·马致远《黄粱梦》二折:“我则见飕飕的枷棒摔,打的他纷纷的皮肉开。见他可擦擦拖将去,我与你气丕丕赶上来。痛哀哉,身遭残害……哥哥也,恰如赵杲送灯台,便道不的,山河易改。”② 〔赵杲送曾哀〕曾哀: 不详,一说是“灯台”的音转。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二折:“〔梅香云〕小姐,为什么着我接他去?〔正旦唱〕你道为甚着你个丫鬟迎少俊,我则怕似赵杲送曾哀。” |
随便看 |
俗语大全收录8846条中国经典俗语,涵盖了谚语、惯用语、歇后语等俗语经典语录摘抄及释义,是写作的必备工具。